article
醫訊信息
醫訊信息

抗菌藥物宣傳資料

發布時間:2019-11-18   查看次數:43473次


  抗菌藥物(antibacterialagents)一般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,包括各種抗生素、磺胺類、咪唑類、硝基咪唑類、喹諾酮類等化學合成藥物。由細菌、放線菌、真菌等微生物經培養(yang) 而得到的某些產(chan) 物,或用化學半合成法製造的相同或類似的物質,也可化學全合成。抗菌藥物在一定濃度下對病原體(ti) 有抑製和殺滅作用。

  如何正確使用抗菌藥物

  合理使用抗菌藥物,我們(men) 應該做到“三不”和“三問”

  三不:

  一不:不自行購買(mai)

  抗生素是處方藥物,要憑醫師處方購買(mai) ,病人不要自己做主,不要自行購買(mai) 抗生素。

  二不:不主動要求

  抗菌藥物是用來對付細菌的,所以要在確定細菌感染時才有療效。  例如有90%的感冒都不是細菌感染,而是病毒感染,抗生素對病毒無效因此,不要主動向醫師要求開抗生素。

  三不:不隨便停藥

  抗菌藥物治療針對不同的細菌及目的,有一定的療程,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來治療,就要自覺按時服藥,維持藥物在身體(ti) 裏的足夠濃度,完成足夠的療程,以免製造出抗藥性細菌而讓它伺機而起。

  “三問”

  一問:我生的病與(yu) 細菌感染有沒有關(guan) 係?

  隻有向醫師詢問,才能更了解自己的身體(ti) 及疾病的成因。

  二問:我需要吃抗生素嗎?

  針對不同的疾病,有不同的治療方法,隻有細菌感染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,有些疾病甚至不需要使用藥物也會(hui) 自己痊愈,所以應向醫師詢問自己的疾病是否是細菌感染,是不是必須應用抗生素才能痊愈。

  三問:我應該如何吃抗生素?

  一旦確定診斷,經醫師判斷需使用抗生素治療,患者也應詢問醫師正確的用藥方式,包括多久服用一次、需要服用多久。如果症狀改善,是否可以自行停止服藥,以及這次取的藥吃完後,是否還需複診,這些問題都該在門診時問清醫師,並在領藥時詢問藥師哪一種是抗生素,服藥時需注意些什麽(me)

    能做到這“三不三問”,就可以比較有效的防止濫用抗菌藥物。

  濫用抗菌藥物的危害:

  (1)產(chan) 生耐藥性:濫用抗菌藥物的危害是細菌對抗菌藥物產(chan) 生廣泛而迅速的耐藥性。濫用抗菌藥物的過程就是培養(yang) 耐藥性細菌的過程。細菌耐藥性的產(chan) 生和不斷增加破壞生態環境,嚴(yan) 重威脅人類身體(ti) 健康和生命安全。

  (2)引起菌群失調:應用抗菌藥物(特別是廣譜抗生素)在殺滅致病菌的同時,也會(hui) 對體(ti) 內(nei) 的正常菌群產(chan) 生不同程度的影響,破壞人體(ti) 內(nei) 微生態環境的穩定,引起菌群失調、二重感染和造成內(nei) 源性感染(醫院感染),增加患者的痛苦,延長住院時間,增加病死率,增加醫療費支出。

  (3)引起不良反應及藥源性疾病發生:濫用抗菌藥物會(hui) 引起許多不良反應及藥源性疾病發生。如肝、腎損害、耳聾、牙齒骨骼損害、藥物性營養(yang) 不良等。抗菌藥物產(chan) 生的不良反應大都具有漸進性、積累性,故有隱蔽性,一時難以覺察,使患者病情加重,甚至發生致殘或致死。

  因此,我們(men) 應樹立抗菌藥物合理使用觀念,防止抗菌藥物濫用,營造全社會(hui) 關(guan) 心、支持和參與(yu) 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圍。

   

  兒(er) 童不宜應用哪些抗菌藥?

  一、新生兒(er) 的肝酶係統的相對不足,同時腎排泄能力又差,一些毒性大的抗菌藥,如主要經肝代謝的氯黴素、磺胺藥,主要自腎排泄的氨基糖苷類、萬(wan) 古黴素、多黏菌素類、四環素類、呋喃類藥等均應盡量避免給兒(er) 童應用。

  二、四環素類(四環素、地黴素、地美環素、多西環素、米諾環素)可與(yu) 新形成骨和牙齒中所沉積的鈣相螫合,從(cong) 而引起牙齒的色素沉著牙釉發育不全(黃褐牙),進而易於(yu) 發生齲齒,故對新生兒(er) 或8歲以下兒(er) 童禁用。

  三、氨基糖苷類抗生素(鏈黴素、慶大黴素、卡那黴素、新黴素、阿米卡星)對兒(er) 童的腎和聽神經有嚴(yan) 重損害,年齡越小的嬰幼兒(er) 其腎功能發育不良而對這些藥排泄越慢。因此,常造成藥物性腎炎和聽神經功能障礙而致耳聾,部分小兒(er) 造成永久聽力下降和聽力喪(sang) 失。

  四、氟喹諾酮類藥(諾氟沙星、氧氟沙星、依諾沙星、環丙沙星、培氟沙星、洛美沙星、左氧氟沙星、司帕沙星)最突出的不良反應是對幼年動物的軟骨可致損害,使承重的骨關(guan) 節細胞出現水泡和受損,雖在人類中尚未發現,但少數病例曾出現嚴(yan) 重關(guan) 節痛和炎症。因此,不宜用於(yu) 骨骼係統未發育完全的18歲以下的兒(er) 童。

   五、氯黴素類可致再生障礙性貧血、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,特別是長期大量使用時更甚,對兒(er) 童不宜使用.

  六、磺胺類藥物可有腎髒損害,出現血尿及腎功能衰竭,多樣型皮膚損害、白細胞減少和抑製骨髓造血功能等,另外磺胺藥能影響膽紅素代謝,加重新生兒(er) 黃疸,故在新生兒(er) 期慎用。
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