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ticle
健康科普
健康科普

腿上的“蚯蚓”——下肢淺靜脈曲張

發布時間:2024-12-26   查看次數:1890次



下肢淺靜脈曲張通常被稱為(wei) 下肢靜脈曲張或者靜脈曲張,其實這是一種不精確的叫法。下肢淺靜脈曲張是指由於(yu) 多種原因導致下肢淺靜脈內(nei) 壓力過高、瓣膜功能不全、靜脈管壁薄弱,導致下肢靜脈伸長、迂曲、擴張而呈現曲張的狀態。因為(wei) 模樣類似,俗稱“蚯蚓腿”。


形成因素


遺傳(chuan) 因素:某些患者因先天性因素,有淺靜脈壁薄弱、靜脈瓣膜稀少或缺如等缺陷,導致血液無法正常回流。

職業(ye) 因素,因工作原因,長期從(cong) 事站立、久坐、運動或、長期重體(ti) 力活的人群,如教師、外科醫生、售貨員、辦公室人員、搬運工等人群,淺靜脈瓣膜長期壓力過大後受損,引發了血液倒流。

疾病或生理因素:慢性咳嗽、習(xi) 慣性便秘、前列腺增生、年齡、肥胖、妊娠等人群。這種也是導致淺靜脈瓣膜長期壓力過大後受損。



高危人群


在本病早期,患者可能沒有不適症狀,隻是發現毛細血管擴張或血管凸起。也可伴有酸脹不適和疼痛的感覺,同時有肢體(ti) 沉重感,易疲勞,有時可伴小腿肌肉痙攣現象,多在久站或午後感覺加重,而在平臥或患肢抬高時明顯減輕。

隨著病情進展,則出現以下症狀:最常見是受損的靜脈隆起、擴張、迂曲,尤以小腿大隱靜脈走行區(前、內(nei) 側(ce) )為(wei) 重。也就是“蚯蚓腿”。隨著病情發展,於(yu) 小腿、特別是在踝部皮膚常出現營養(yang) 性改變,包括皮膚萎縮、脫屑、色素沉著、皮膚和皮下組織硬結、濕疹、潰瘍形成、出血等情況。在臨(lin) 床上分為(wei) C0-6期:

C0期,是正常情況。


C1級,血管擴張期。表現為(wei) :下肢毛細血管擴張(Spider Vein)、網狀靜脈曲張;可伴有下肢酸脹不適、有肢體(ti) 沉重感。


C2級,皮下淺靜脈擴張持續性加重,站立或坐位時下肢出現“ 蚯蚓狀”彎曲的血管,肉眼明顯可見。


C3級,血管迂曲擴張更加明顯,伴隨著水腫症狀出現。


C4級,下肢皮膚開始出現:濕疹(局部皮膚瘙癢、脫屑)、局部皮膚硬化、色素沉著等症狀。     


C5級,這一期下肢皮膚開始出現潰瘍,但護理得當,潰瘍可以愈合。


C6級,出現不愈合的潰瘍,麵積逐漸擴大,因為(wei) 下肢靜脈高壓,潰瘍麵大量滲液,容易誘發感染。



如何預防下肢淺靜脈曲張


通過改變不良的習(xi) 慣和工作方式改善,比如避免久坐久站,同時建議適當運動,可以采用慢跑、快走、遊泳等,加速肌肉泵的收縮,促進靜脈回流,從(cong) 而減緩或避免靜脈曲張進展。


其次,注意保持正確的姿勢。長時間坐位或站立不動時,可通過適當的踝泵運動,或經常變換坐姿,都可促進靜脈血液回流。在合適的時間平臥,並適當抬高患肢(高於(yu) 心髒),從(cong) 而促進血液回流。

再者,建議穿著尺碼合適的醫用彈力襪。醫用彈力襪是循序減壓彈力襪的簡稱,也更通俗一點也叫作靜脈曲張襪。它通過循序減壓原理,在腳踝部建立了最高壓力,並順著腿部向上逐漸遞減,在小腿肚減到最大壓力值的70%-90%,在大腿減到最大壓力值的24%-25%。這種分段式壓力遞減變化可促使下肢靜脈血回流,有效的緩解和改善下肢血液回流不暢和靜脈辨膜所承受的壓力。

最後,有靜脈曲張家族史,以及肥胖的人群,應該將體(ti) 重減到合理範圍內(nei) ;如果慢性咳嗽、長期便秘、前列腺增生等導致腹壓長期加大的人群,積極去除這方麵的誘因。


一審:楊   寬

二審:張成武

三審:齊德軍(jun)



撰稿:介入血管科 楊寬

編輯:張藝嫻

審核:管遮嵩


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