霧化吸入在危重症護理中的應用
什麽(me) 是霧化吸入
霧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氣氣流,使藥液形成霧狀,使其懸浮在氣體(ti) 中經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,達到治療的目的。可治療呼吸道感染,消除炎症和水腫,解痙,稀化痰液,幫助祛痰。
霧化的優(you) 點:
對支氣管哮喘效果顯著:藥物作用直接,對緩解支氣管哮喘效果顯著且迅速,優(you) 於(yu) 其他治療方式;甚至在危急時刻能夠挽救病人的生命。
毒副作用:由於(yu) 藥物直接進入呼吸道,其用量最多隻需其它給藥方式的十分之一,明顯地減少了藥物的毒副作用,這一點對於(yu) 兒(er) 童和老人尤為(wei) 重要。
可縮短病程:對於(yu) 某些以病毒感染為(wei) 主的、可自愈的疾病(如:感冒),霧化吸入治療可明顯減輕症狀,縮短病程。
藥物起效快:吸入的藥物可直接到達患病部位呼吸道和肺部,因此比口服藥物起效快,而且更為(wei) 有效。
應用範圍廣:濕化氣道,稀釋痰液,可以普遍用於(yu) 各種呼吸道疾
病。
霧化吸入的適應症:
1、急性支氣管炎、慢性支氣管炎、急性喉炎。
2、痙攣性支氣管炎或哮喘、過敏性咳嗽。
3、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術後,目的濕化痰液,預防感染。
4、支氣管麻醉:如支氣管鏡前麻醉。
5、呼吸道內(nei) 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或痰量較少留標本困難時,進行霧化,使痰液,便於(yu) 咳出。
6、、嚴(yan) 重哮喘、感冒加重的哮喘發作。
霧化吸入的作用
鎮咳:稀化痰液,幫助祛痰;消除炎症。
治療呼吸道感染:消炎、減輕呼吸道粘膜水腫、化痰去咳、減輕咳嗽。
有效改善通氣功能:解除支氣管痙攣,使氣道通暢。
怎麽(me) 做霧化:
1、選擇適當的體(ti) 位:可取坐位或半坐臥位,對意識模糊、呼吸無力者,將其床頭抬高30o,這樣可使膈肌下移,增大氣體(ti) 交換量,提高呼吸深度,有利於(yu) 霧滴在終末支氣管沉。
2-將口含嘴放入口中,或將麵罩置於(yu) 口鼻部帶好麵罩後,緩緩用口吸氣鼻呼氣,盡可能的將藥液吸入咽喉深處,從(cong) 而有效達到藥物濃度。一般雰化時間為(wei) 10-20分鍾。
3、氣管切開的患者,可直接將麵罩置於(yu) 氣管切開造口處。
4、如果霧化吸入過程中咳嗽或者不適,及時拿開霧化器。
5、完霧化後將霧化器拿開,關(guan) 閉氧氣即可。
6、1在每次霧化後要及時漱口、洗臉或用濕毛巾抹幹淨口鼻部以下的霧珠,這樣可以防止殘留霧滴刺激口鼻皮膚,以免引起皮膚過敏或受損,且年幼兒(er) 麵部皮膚薄,血管豐(feng) 富,殘留藥液更容易被吸收。
7、霧化器使用後,麵罩用清水衝(chong) 洗,晾幹後備用,連接管不要用水衝(chong) 。
霧化吸入常用藥物
1)抗膽堿能藥物:常用藥物為(wei) 異丙托溴胺,其主要用於(yu) COPD急性發作以及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時的治療。
2)受體(ti) 激動劑:目前臨(lin) 床上常用的藥物有沙丁胺醇,主要用於(yu) 重症支氣管哮喘發作以及COPD有明顯支氣管痙攣的病人。
3)抗生素:目前,臨(lin) 床上將抗生素的霧化吸入,主要用於(yu) 治療重症病人合並革蘭(lan) 陰性菌感染的醫院獲得性肺炎。
4)糖皮質激素:藥物有布地奈德,霧化吸入布地奈德起效迅速,10~30分鍾即可發揮氣道抗炎作用,適用於(yu) 重症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的治療,尤其適用於(yu) 兒(er) 童哮喘病人。應當注意的是,病人在霧化吸入後徹底漱口,以防止出現口腔、咽峽部黏膜念珠菌感染。
5)鹽酸氨溴索:可調節呼吸道上皮漿液與(yu) 黏液的分泌;刺激肺泡型上皮細胞合成與(yu) 分泌肺泡表麵活性物質,維持肺泡的穩定;增加呼吸道上皮纖毛的擺動,使痰液易於(yu) 咳出。
6)聯合用藥:為(wei) 了增強霧化吸入的效果,或縮短霧化吸入的時間,醫師會(hui) 把多種藥物溶液或混懸液混合後讓患者同時吸入。
霧化吸入的注意事項
1)霧化吸入治療由醫護人員完成,包括氧流量的調節和藥物
的加入。病房內(nei) 不可吸煙,並遠離火源。
2)每次霧化治療後請自行清洗霧化麵罩及藥槽,但通氣管道不需要衝(chong) 洗。
3)在每次霧化前一小時盡量不進食,避免霧化過程中氣流刺激引起嘔吐。
4)前先將痰液咳出或吸盡,以免妨礙霧滴深入。
5)霧化時應做深而慢的呼吸,使藥液充分吸收。
6)如果氣管切開的患者使用霧化吸入,患者家屬在霧化吸入後,立即按呼叫器,護士必須及時吸痰,以防堵管。
7)氧氣霧化吸入時應注意用氧安全。
正確的有效咳嗽及排痰方法
1)在排痰前,先輕輕咳嗽幾次,使痰鬆動,再用口深吸一口氣,摒氣,稍停片刻,短促用力的咳嗽一兩(liang) 次,排出痰液。
2)咳嗽時應短促有力,但並不需要劇烈咳嗽,如咳嗽時氣體(ti) 不是突然衝(chong) 出,或在喉頭發出假聲都不是有效的咳嗽。應避免連續無效的咳嗽,既增加患者的疲勞,消耗體(ti) 力,又達不到目的。
叩背方法
病人側(ce) 臥位或在他人協助下取坐臥位,叩擊者雙手手指彎曲並攏,指掌側(ce) 呈杯裝,以手腕力量,從(cong) 肺底自下而上、由內(nei) 向外、迅速而有節奏的叩擊胸壁,震動氣道。叩擊時發出一種空而深的拍擊音表明手法正確。
叩背方法
1)叩擊力量適中,以病人不感到疼痛為(wei) 宜,每次叩擊時間以5-15分鍾為(wei) 宜,應安排在餐後2小時至餐前30分鍾完成,以避免治療中發生嘔吐,操作時應密切觀察病人的反應。
2)操作後病人休息,協助做好口腔清潔,祛除痰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