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ticle
健康科普
健康科普

外一科術後健康教育

發布時間:2023-09-01   查看次數:2577次

術後可能出現的不適  

1.惡心、嘔吐 麻醉藥物的副作用所致,可準備新鮮檸檬和清涼油聞,必要時可應用藥物止吐。  

2.腹脹便秘 手術後腹脹是由於(yu) 胃功能受到抑製,腸腔內(nei) 積氣過多所致。腹部手術後一般12~24小時內(nei) 腸蠕動完全消失,隨後再開始部分腸管恢複,但氣體(ti) 不能正常地向下運動,病人則會(hui) 出現腹脹,甚至感到腹部有竄痛。一般手術後24~48小時整個(ge) 腸道蠕動恢複正常,才開始排氣排便。手術後便秘是病人由於(yu) 麻醉和活動太少、術前灌腸、術後禁食或僅(jin) 進少量流質飲食所致,一般不需要處理。但如果手術後已進食數日,仍未排便時,則需采取通便措施。  

3.傷(shang) 口痛 術後24小時內(nei) 傷(shang) 口疼痛較劇,可適當使用止痛藥物。24小時後,疼痛減輕,可應用自我放鬆、分散注意力(如深呼吸、聽音樂(le) 等)、調整臥位等方法減輕疼痛。止痛藥物不宜使用過多,使用過多可致成癮。  

4.腰部酸痛與(yu) 臥床時間長有關(guan) ,可通過定時翻身、調整臥位、局部按摩、理療熱敷等方法來減輕。  

5.咽喉部疼痛不適氣管內(nei) 麻醉後或停留胃管者常會(hui) 出現咽喉部疼痛不適,可給予霧化吸入,停留胃管者拔除胃管後疼痛便會(hui) 減輕或消失。  

6.發熱由於(yu) 機體(ti) 對手術創傷(shang) 的反應,病人體(ti) 溫可略升高,臨(lin) 床上稱為(wei) “吸收熱”,一般不超過38.5℃,1~2天後逐漸恢複正常,無需特殊治療。  

術後應注意的事項  

1.腰麻或硬外麻者 去枕平臥6小時,避免腦脊液從(cong) 蛛網膜下腔針眼漏出,致腦脊液壓力降低引起頭痛。  

2.氣管插管全麻者為(wei) 了保持呼道通暢,術後未清醒者去枕平臥6~8小時,頭偏向一側(ce) ,及時清除口腔嘔吐物,以防誤吸的發生。  

3.術後有引流管者 需妥善固定,防止脫落、受壓、扭曲;經常擠壓引流管,保持引流通暢;有輸液者及吸氧者不能自行調節速度、吸氧流量。  

4.無停留尿管者 術後3~4小時可解小便,如自覺膀胱脹出現排尿困難時,需告知醫護人員。  

5.麻醉清醒後 可在床上進行深呼吸運動,四肢屈伸活動及咳嗽動作,每2~4小時翻身拍背一次,預防肺不張、肺部感染、褥瘡等。下肢手術術後病人可予腹部按摩,促進腸蠕動,減輕腹脹,預防腸粘連。保持全身皮膚清潔及口腔清潔,防止口腔感染。  

6.術後3~5天內(nei) 盡量減少探視,以保證各項治療、護理的正常進行,保證病人休息;另外減少探視,可減少空氣、環境汙染,減少感染的機會(hui) 。  

7.術後體(ti) 位一般腹部手術術後予以半坐臥位等舒適體(ti) 位,利於(yu) 呼吸和引流。  

8.營養(yang) 、飲食 大手術後需要用靜脈輸入藥物及補充營養(yang) ,可進食後,輸液量逐漸減少。非腹部手術一般術後6小時後可進食。飲食應從(cong) 流質、半流質開始,逐步過渡,食量由少逐漸增多,應予高蛋白、高熱量、高維生素、易消化的食物,如魚、肉、蛋、水果、果汁、蔬菜。  

9.鼓勵早期下床活動 其好處為(wei) :  

①可以增加肺通氣量,有利於(yu) 氣管分泌物的排出,減少肺部並發症;  

②促進血液循環,防止靜脈栓塞;  

③避免肢體(ti) 肌肉廢用性萎縮;  

④促進腸蠕動早日恢複,減少腹脹,增進食欲;  

⑤有利於(yu) 病人排尿,防止尿瀦留。凡休克或手術後循環係統動力不穩定、嚴(yan) 重感染、出血後極度衰竭的病人以及整形骨關(guan) 節手術後需要固定者,不宜過早離床活動。
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