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醉術後護理措施
1、惡心、嘔吐
向病人及家屬解釋麻醉、手術後出現惡心和嘔吐的原因,囑病人放鬆情緒、深呼吸,以減輕緊張感。術前常規禁飲禁食,嘔吐時頭偏向一側(ce) ,防止窒息,對嘔吐頻繁者,保持胃腸減壓通暢、及時吸除胃內(nei) 瀦留物。
2、窒息
因為(wei) 嘔吐物或喉痙攣所致,所以術前應嚴(yan) 格禁食禁飲,頭偏向一側(ce) ,清除嘔吐物,通暢呼吸道,必要時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,給氧、上呼吸機。
3、低血壓
麻醉病人的收縮壓下降超過基礎值的30%或絕對值小於(yu) 80mmHg時,即為(wei) 低血壓。麻醉中出現低血壓原因包括:麻醉過深引起血管擴張、術中髒器牽拉引起迷走神經反射、術中失血過多以及術中長時間容量補充不足或不及時等。長時間低血壓可致心、腦及其他重要髒器的低灌注
4、高血壓
全身麻醉中最常見的並發症。常見原因包括並發原發病變,如原發性高血壓、顱內(nei) 壓增高等;手術、麻醉操作如氣管插管等刺激引起心血管反應;麻醉淺、鎮痛藥不足;藥物,如氯胺酮應用後可引起高血壓。
對術前已存在在高血壓的病人,應完善其術前準備並有效控製高血壓
隨時觀察病人的血壓變化,當其舒張壓高於(yu) 100mmHg或收縮壓高於(yu) 基礎值的30%時,即應根據原因進行針對性處理。注意避免發生高血壓危象
對應麻醉過淺或鎮痛劑用量不足所致高血壓者,可根據手術刺激強度調整麻醉深度和鎮痛劑的用量;若為(wei) 合並頑固高血壓,應按醫囑應用降壓藥和其他心血管疾病
5、術後體(ti) 位
全麻術後除腦外手術患者外,可以根據情況可取頭抬高15度,提高患者舒適度和通氣量。
能耐受者去枕俯臥4-6小時,對避免術後低顱內(nei) 壓性頭痛有一定的意義(yi) 。顱內(nei) 壓高者平臥12-24小時告知患者臥床期間不可抬高頭部,但可適當轉動身體(ti) 。
6、密切觀察病人的神誌、瞳孔、生命體(ti) 征
觀察病人有無頭痛惡心腰背痛有無腦疝及感染等穿刺後並發症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。(穿刺後頭痛最常見,多發生在穿刺後1-7天,可能為(wei) 腦脊液量放出過多致低顱內(nei) 壓頭痛,可通過給予靜脈滴注生理鹽水,多飲鹽水進行改善,並適當延長臥床休息時間。)
7、注意觀察傷(shang) 口有無滲液與(yu) 滲出液性質、顏色及量,保持局部敷料幹燥,24小時內(nei) 不宜淋浴,以免引起局部或椎管、顱內(nei) 感染
清醒病人提供便器,做好各項生理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