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ticle
健康科普
健康科普

小兒發熱健康教育處方

發布時間:2023-08-17   查看次數:2441次

小兒(er) 發熱健康教育處方

1、分期:

體(ti) 溫上升期:表現為(wei) 皮膚蒼白、四肢冰涼、畏寒、寒戰、無汗。

發熱持續期:表現為(wei) 皮膚灼熱、麵色潮紅、口唇幹燥、煩躁和口渴等,此時有少量出汗。

退熱期:表現為(wei) 大量出汗,皮膚溫度降低,偶有低體(ti) 溫。

2、護理措施

A、物理降溫:增加飲水,在沒有冷風直吹的情況下,鬆解包被衣物散熱,如果嬰幼兒(er) 有畏冷或寒戰的表現,需蓋上薄毯,寶寶適應的情況下可以進行擦浴,水溫32-34攝氏度,主要是在大血管分布的地方,如前額、頸部、腋窩、腹股溝及大腿根部,在家可以泡溫水澡。

B、藥物降溫(體(ti) 溫大於(yu) 38.5攝氏度):小兒(er) 發熱最好在醫生指導下,根據醫囑口服退燒藥(兒(er) 童唯一推薦布洛芬、對乙酰氨基酚),藥物可能隻能降溫1-2攝氏度,不一定能讓體(ti) 溫恢複正常。

C、藥物降溫注意事項:每次口服退燒藥的間隔時間大於(yu) 4小時,24小時內(nei) 一般不超過4次,一般不建議聯合或交替使用退燒藥。

D若有高熱驚厥病史的兒(er) 童應在38攝氏度告知醫生,遵醫囑及時用藥處理。

3、溫馨提示:

A、物理降溫時,勿使用酒精擦浴,警惕酒精中毒(一是因兒(er) 童皮膚嬌嫩,容易透過皮膚吸收,二是如若因細菌感染在口服頭孢類藥物容易發生雙硫侖(lun) 樣反應)。

B、如出現高熱驚厥,請保持鎮靜,保證環境安全,將小朋友平臥,頭偏向一側(ce) ,保持呼吸道通暢、降溫、及時就醫。(切勿強行按壓患兒(er) 肢體(ti) 或撬開小朋友牙齒)。

C、當小朋友發燒時,請注意小朋友麵色、呼吸、活動狀況、皮膚顏色、有無皮疹、有無嗜睡、抽搐、疼痛等情況,如出現麵色蒼白、皮膚花紋、呼吸困難、神誌不清、嗜睡、持續性疼痛、肢體(ti) 活動異常等請及時就醫。

TOP